近日,我校特聘教授、人民日报安徽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刘杰在行知楼2010201教室,为2023级新闻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国学与新闻学研究、怎样把人物写‘活’”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新闻学主任张荻主持,2023级新闻学专业全体同学到场聆听学习。
讲座伊始,刘杰以“人物通讯是新闻采写中的一大种类”切入主题。他指出,文学是人学,新闻学同样也可看作是人学,二者在写“活”人物方面有着共通之处。那么如何将人物写“活”呢?关键在于讲细节、重结构、会语言、要表现、求思想、看技法和融手段。而最为重要的是记者要有扎实的采访功夫,需刻苦钻研磨练,才能写“活”新闻人物。本次讲座,刘杰着重向同学们讲授怎样写“活”一个人。
刘杰先从两位民警新闻人物的采写经历谈起。一位是普通户籍民警李素珍,从警14年,虽岗位平凡,但有着不平凡的事业心与精神。记者通过平平常常的小故事,将其刻画得栩栩如生,就连打字员都觉得她仿佛“未曾离去”,可见写活新闻人物是记者应具备的基本功。另一位是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她既是公安局长,又有着非凡业绩,破积案、解危困、替百姓撑腰、为弱者申冤,兼具女性的柔情,是家人的骄傲,更是人们眼中的铁面警官、人民好警察,堪称难得的“好官”“好公安局长”。这两位民警虽情况各异,但都通过写实的手法,成为了深受群众和读者喜爱的新闻人物。刘杰强调,新闻人物不仅要活在现实中,更要活在记者的泪眼中,“活”在读者心里,有的甚至还能走进课本,可见写“活”新闻人物大有学问。
接着,刘杰又以古文大家笔下的小人物为例,指出他们同样写实且刻画得极为传神、真实好读。借此说明,要写活新闻人物,确实存在一定的技巧和规律可循。
随后,刘杰分点详细叙述了写活一个人的七个技巧,即巧结构让人物“站起来”,善细节让人物“动”起来,好语言让人物“响”起来,会表现让人物“神”起来,有思路让人物“高”起来,多手法让人物“灵”起来,融手段让人物“潮”起来。但他再次强调,写“活”新闻人物的根本落脚点在于扎实的采访,要首先听取当事人陈述,接着下工夫采访好“追忆”性人物,最后沉到现场观察感受,即便在新媒体时代,也同样需要到现场精心制作。
讲座最后,刘杰寄语同学们:写活文学人物是作家的本领,咱们新闻学子也有能力把新闻人物写“活”,借助古文理论,用好融媒手法,定会做得更好。张荻主任随后作了总结,他相信通过当晚同学们与刘杰社长的交流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大家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如何写活新闻人物与写好新闻人物。
第二天下午,刘杰社长与2023级新闻学子在行知楼2010401教室继续展开探讨,此次讲座的主题是“群体人物写作——如何写活一群人?”,由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专业教师葛欣航主持。
经过前一日关于“如何写活一个人”的深入探讨,刘杰在此次讲座上全面总结了写“活”一位新闻人物的新闻技巧与规律。紧接着,关于如何写活一群人,他从三大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
首先,刘杰阐述了群体人物通讯的特征。其一,群体人物有着强烈的共同目标意识,以及血脉相连的共同利益关系;其二,他们具备积极的社会认同意识,且有着相互依存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其三,群体内部有头雁和分工,每个成员扮演着各具鲜明的角色。
在明确了群体人物通讯的特征后,刘杰进而指出如何写活一群人便有了方向。具体而言,一是要在事实艰巨性深入发掘中,凸显任务共同目标和利益的时代意义;二是在具体事例逼真描写中,张扬群体人物情感交流认知互动巨大能量;三是在头雁人物的细致刻画中,突显带头人责任担当和群体向心力的血肉关系。
此外,刘杰还介绍了群体人物通讯的采写攻略。其一,要注重对重大事实艰辛程度的深入挖掘与具体描述;其二,要做好群体人物情感多样化的采撷与刻画;其三,要在群体人物写作结构中实现收尾的精妙有力;其四,要集聚并点燃群体人物采写的激情与热情。
通过这两场精彩的讲座,2023级新闻学子收获颇丰,对如何写活一个人以及一群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相信在未来的新闻学习与实践道路上,他们将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书写出更加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
(图/文 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