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新传先锋”风采录】张欢:实干家的家国情怀

      四年大学、六年时光,他用勤奋拓展专业宽度。从安师大文化产业管理到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他用三年的扎实基础加上三个月的力学笃行,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想。一腔热血,两轮寒暑,他用热血迸发人生厚度。从文弱书生到军旅少年,“新训之星”、“优秀士兵”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他是学士,也是战士,他是践行“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实干家——张欢。

青春少年:把知遇变成成长成才的机遇

      这位朴实的少年一直在想,大学、专业、师长对一个农村学子意味着什么。6年了,他猛然发现,把幸运的知遇当作成长的机遇才不负这青春芳华。

      初入大学,他对陌生的专业充满了兴趣。历经36门专业课的精心学习,张欢致力于学以致用。从简单的问卷调研,到暑期的非遗实践调研,再到文管创业羡娱公司;从经致公司校园文化广场建设方案的供稿,到大地数字影院创意开办。一点一滴的理论学习,一次又一次的专业活动参与,都是一步步的向前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三年间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盈峰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3次和二等奖学金。

      六年来,本着“向上向善”的理念,他敢打敢拼。退伍后三个多月,张欢习惯于抱着一捧书,站在图书馆五楼的阳台,背着书想着问题,看着朝起西落,吃饭背着单词,走路思考着专业问题。他明白时间短暂,只能放手一搏。

      越努力越幸运。张欢初试达线进入,复试逆袭,顺利考上双一流大学双一流学科——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

      有的时候并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录取结果出来的一刹那,除了激动,他更多的是庆幸,庆幸自己把握好了大学赋予自己的成长机遇。

文管学子:把平台变成专业实践的舞台

      青春稍纵即逝,充实圆满的大学生涯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把看似普通的平台当做大展身手的舞台。

      四年的大学时光里,张欢尝试着作为一名文化经纪人。从一张小小的入场券,到一幅海报,从饮食起居谈到经费运筹。这个年轻的少年面对的是像博集天卷这样一个集团的媒体工作室,唇枪舌剑的过程使他才慢慢懂得文化经纪人这样一个角色的分量。从第一次对接、组织、策划、举办千余人参加的“跳水皇后”高敏的作家见面会,到第二次知名作家张嘉佳的见面会更是将安徽师大作为全国首发大学站,到第三次——《爸爸去哪儿》“村长”李锐关爱贫困儿童义务捐助而举办的师大作家见面会,更是达到了百万微博热点的人气量……活动受到光明网、安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整版报道、专题报道和现场直播。

      从青涩懵懂走到成熟自信,从十佳班集体学习委员走到校十佳社团会长,独挡一面。他带领着同学们,整合省市内、校内外资源举办了全省微小说创作大赛分赛、五次系列的第二届江城书会、芜湖八大高校参与的“漫步青春”大型征文、国学知识经典阅读等,活动辐射万余名同学。

热血士兵:把责任变成使命担当的支点

      青春无悔,戎涯无憾;满腔热血,铁胆豪情。从第一次做俯卧撑做到双肢脱力,被班长一脚剁地到第一次因战友浪费粮食,咽下那桶泔水;从第一次正步阅兵,双脚砸地日夜尿血到第一次练习战术动作、浑身块块於青……军营里紧急号短促的旋律是他这辈子都忘不了、也放不下的一棱一角。

      只有经历最痛苦的等待,才能换来最长久的感动。寒冬腊月里,除雪破冰,锹把沾满了双手撕裂的血印;五伏烈阳天,填坑造路,裤腿粘满蚊虫叮咬的硬痕。在山西高原上,他手持铁镐挖山开洞,打造我国航天部队护国之重器;在朱日和基地,他日夜建工,守备兄弟部队军事战争之演习。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两年时间,参与重大军事任务2次,历任营部通信员、文书,再到测绘班副班长。从部队回来,带着“新训之星”、优秀士兵、嘉奖2次、红旗突击手等荣誉。他用行动践行了当时许下的军人誓言。他说:“军衔卸下的那一刻,我的灵魂似乎被人抽走了大半”。曾想这辈子戎装扛枪,驰骋沙场,可和平年代里,实现不了他一生戎马的梦想。但他对祖国许下诺言,若有战,召必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从班长到会长,从学生到战士。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在普通的岁月里对生活的坚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努力生活,用心去爱,他是实干家张欢。(文/院团委学生会宣传部丁立群)